开电车就晕车,这事儿到底有没有解?
最近东风本田拿e:NS2、特斯拉Model Y和极氪X做了个对比,说是能治晕车。

老牌车厂的调校功力,真能比新势力管用吗?
电车让人头晕,根子在于那种突兀的“闯动感”。
不是速度快,而是加速度变化太快,也就是专业上说的“jerk”值过高,内耳前庭系统跟不上眼睛看到的变化,人就懵了。
Model Y和极氪X的性能版,零百加速确实猛。
但那种动力响应,对乘客来说就像坐过山车,毫无预兆地被踹出去,再被猛地拽回来。
虽然它们也有舒适模式能调得柔和点,但出厂默认的风格就是这样。
本田的思路不一样。
e:NS2踩下去,动力是涌上来的,而不是砸过来的。
这得益于本田在e:N Architecture F平台上对电机输出曲线的精细控制,模拟了自吸发动机那种线性的感觉。
甚至还加入了“Honda EV Sound”主动声浪,用声音给驾驶者和乘客一个加速预期,这招挺聪明的,能有效缓解感官冲突。
刹车也是一样。
习惯了油车的人,很怕电车那种突兀的动能回收。
Model Y的单踏板模式,松开就等于踩刹车,对乘客极不友好。
e:NS2的制动和动能回收就调得很顺,跟你开一台调校优秀的油车没太大区别,减速过程很平稳。
底盘功夫也很关键。
三台车硬件都不差,前双叉臂+后多连杆。
但电池包太重,很容易让车身产生多余的晃动。
e:NS2的ADS全时自适应减振器是个大功臣。
它能高频扫描路面,实时调整悬挂软硬。
过个减速带,车身不是生硬地跳一下,而是柔和地起伏一次就完事,多余的晃动被吸收掉了。
这就让车子有种“贴地感”,减少了左右摇摆和上下抛跳带来的眩晕。
反观Model Y,早期版本悬挂偏硬,路感太清晰,颠得难受。
虽然后来改款优化了,但整体还是偏运动。
最后是车内环境。
Model Y的极简风,视野是开阔,但对乘客来说,车内缺少视觉参考点,眼睛只能盯着窗外,更容易晕。
e:NS2和极氪X这种保留了传统布局和舒适座椅的,反而能给人更多安稳感。
特别是e:NS2,车窗面积大,空间通透,能有效缓解压抑感。
所以说,解决电车晕车这事儿,不是堆料、堆性能就行。
它考验的是车企对“人”的理解。
动力、底盘、声音、空间,每个环节都得调和好。
新势力们跑得快,但老厂们可能让你坐得更舒服。这功夫,确实不是一天两天能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