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简史: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它是怎么一步步发展来的?

· 头条

链见WEB3,你的链上指南

在这里,共同探索Web3的世界

在前面两篇文章中,我们分别聊了什么是 Web3、什么是区块链。如果你已经读过,那么今天,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件事串联起来——

👉 Web3 和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关系?

👉 区块链技术这十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很多人说 Web3 是未来,其实它的根扎在区块链这项技术之中。而区块链本身,也经历了一场从“电子现金”到“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演变。

今天这篇,我们就拉出一条时间线,一起来看看:区块链是怎么从比特币一步步走到以太坊、走到今天的 Web3 世界的。

不卖关子先上结论:区块链的发展经历了4个重要阶段:

一、Web3和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关系?

Web3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愿景,区块链是实现它的关键技术路径。

打个比方:如果 Web3 是汽车,那区块链就是发动机,没有它,车根本跑不动。只不过这辆车,不是要跑得快,而是要把权力还给用户、把数据还给个人、把控制权从平台手里拿回来。

因此,Web3是目标,区块链是工具。理解这一点后,我们再来看区块链的发展过程,就能清楚看到:这项技术,最初并不是为Web3而生,但最终却成了Web3的基石。

二、从比特币开始:区块链的“启蒙时代”(2008 - 2013)

2008年,一个叫中本聪的人,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

他并没说自己要搞什么“区块链”,而是想解决一个问题:

如何在没有银行的情况下,把钱从一个人安全转给另一个人?

于是,比特币诞生了。而为了让每一笔交易都安全、公开、无法篡改,中本聪设计了一种新的记账方式 —— 这就是“区块链”。

区块链基本结构图

说白了,就是一个所有人共同维护的、不断追加的新型账本。每 10 分钟生成一个“区块”,每个区块都打上时间戳、连接前后、无法篡改,就像一串链子一样。

这就是“区块链1.0 时代”:

👉区块链 = 去中心化账本

👉核心应用 = 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存在

在这段时间里,人们更关心的是:“它到底值不值钱?” 而不是“它能不能改变互联网”。

三、以太坊登场:区块链进入“可编程”时代(2014-2017)

比特币出来几年后,一位年仅 19 岁的天才少年——Vitalik Buterin(V神)开始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

“如果我们可以把各种规则都写进区块链,像程序一样自动执行,会不会更有趣?”

于是他发起了以太坊(Ethereum)项目,并在 2015 年上线。最大的突破就是引入了“智能合约”机制。

简单说,智能合约是一种运行在区块链上的自动程序,可以设定条件、自动执行、无需第三方。这让区块链不再只是“账本”,而变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平台(DApp 平台)。

智能合约运行机制(流程图)

这时候我们看到:

人们开始发行自己的代币(ERC-20 标准)开发者可以在链上部署合约,创造游戏、投票、交易所……各种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就是“区块链2.0 时代”

👉区块链 = 可编程平台

👉核心应用 = 智能合约、DApp、ICO 等

从这时起,“Web3”的雏形开始出现:链上身份、链上资产、链上治理,逐渐浮出水面。

四、生态爆发:DeFi、NFT 与 DAO 的崛起(2018 - 2021)

2017年,基于以太坊的ICO热潮拉开帷幕。虽然不少项目最终演变为骗局,但它让世界见识到了一个事实:

区块链可以成为创意融资、社区驱动和全球协作的新工具。

于是,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开始陆续登场…

1. DeFi(去中心化金融)

以 Uniswap、Aave、Compound 为代表的 DeFi 协议,允许用户在链上完成借贷、换币、存币生息等操作,无需银行,无需中介。这一波热潮,在 2020 年被称为“DeFi Summer”。

2. NFT(非同质化代币

2021 年,Beeple 的 NFT 艺术品在佳士得以 6900 万美元拍出,让整个世界开始关注“数字资产”的唯一性和确权问题。

3. DAO(去中心化组织)

从 MakerDAO 到 ConstitutionDAO,人们开始用链上工具组织社区、治理资金、决策走向,一个新的“组织形态”开始出现。

这时候,Web3 不再只是理念,而是成了有实际用例、有产品、有用户的生态系统。

这就是“区块链3.0 时代”

👉区块链 = 支撑 Web3 应用的基础设施

👉核心关键词 = 金融自我托管、数字主权、社区自治

五、迈向未来:模块化区块链与AI融合趋势(2022-至今)

自 2022 年起,区块链迎来4.0时代,并有两大新趋势:

一是模块化架构崛起。为解决以太坊拥堵和高费用问题,项目如 Celestia、EigenLayer 通过拆分“共识、数据、执行、结算”等模块,实现区块链像搭积木一样灵活组合。

同时,以太坊完成合并,转向 PoS,Layer2 方案(如 Arbitrum、Optimism)落地,提升 Web3 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二是AI 与区块链的融合加速,共同构建更智能的 Web3 生态。两者互补:区块链带来可信与去中心,AI 赋能理解与自动化,结合后激发全新可能,如:AI 辅助生成 NFT、合约、游戏内容;去中心 AI 网络;与零知识证明结合,保障 AI 推理的隐私与可信,以及链上智能体AI Agent 的崛起。

AI Agent 的出现,正让 Web3 变得更加普惠和自动化,让更多人“无需写代码,也能参与链上世界”。

写在最后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这段“区块链简史”:

✅ 从比特币:解决信任问题

✅到以太坊:承载逻辑与应用

✅ 再到DeFi、NFT、DAO:打破平台控制,重构数字关系

✅ 最终走向Web3:让用户成为互联网的主人

区块链最初只是一个点对点的账本,如今已演变为支撑Web3愿景的关键基础。正因为有了它,Web3才可能不依赖中心平台、不受巨头掌控,让用户重新拥有数据主权、资产主权、身份主权。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帮你理清了“区块链+Web3”的发展脉络,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分享给你身边也在摸索这些概念的朋友们,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你最关心 Web3 的那部分。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带大家继续深入探索,WEB3的几大实际应用场景,看看Web3里的几大核心赛道:DeFi、NFT、DAO,到底在做什么,又有什么想象力?带你了解Web3到底能干啥?

我们一起,站在链上看世界。

—— END ——

用专业撕开迷雾,用深度链接生态。

链见WEB3,下期与你不见不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