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概念走低,短期调整蓄势还是行情熄火?

· 头条

最近,三大指数持续走强,前期表现较好的科技板块短期承压。稳定币概念连续走低,8月1日,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短期调整蓄势,行情熄火了?本文将从近期热点事件、对我国的风险与挑战、机构观点等多个维度,深度分析稳定币市场的最新趋势。

一、 热点事件频发

1、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标志着美国稳定币监管立法进入实施阶段。据路透社7月17日报道,《GENIUS法案》通过后,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均表示已将发行稳定币提上日程。

中国香港的《稳定币条例草案》在2025年5月21日通过,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随着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作用凸显,两地监管框架成为市场焦点:

2、近日,东信和平参加“Conflux树图技术与生态发展大会”,并分别于7月18日与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于7月19日与Conflux Hong Kong Management Limited和AnchorX Group Limited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相关分析指出,随着各国数字货币实验推进,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显得尤为重要。本次三方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基于Web3.0的产品开发和标准制定、稳定币跨境支付合作及相关市场推广工作,计划分阶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行、跨境结算、RWA等应用场景落地。

3、7月21日,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与固定收益金融科技平台九鞅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并联合发布专门面向稳定币生态的稳定币底层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相关分析指出,稳定币底层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弥补稳定币投资领域缺乏的合规、安全、智能的资产管理体系,推进稳定币生态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加速稳定币合规产品的试点与落地。

4、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等拟于8月启动“稳定币与跨境电商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研修班全面系统讲解稳定币的核心概念、底层逻辑与监管框架,深入分析其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与实战案例,剖析潜在风险与合规要点,探索企业如何制定兼顾发展与风控的长期战略。

光大证券分析称,利用稳定币的相关技术与平台,能够更高效的帮助买卖双方达成跨境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受此次“稳定币与跨境电商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消息刺激,相关技术/供应链服务商直接受益。

二、人民币储备下滑,中国香港开辟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

尽管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人民币全球储备占比下滑:2022 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 2.84%,2024 年四季度降至 2.18%,反映投资者对中国经济 “3D 挑战”(债务、人口、地缘)的担忧。

美国参议院通过《天才法案》(GENIUS Act),该法案要求由美元支持的稳定币,这是一个转折点。法案的通过,进一步巩固了美元主导地位,法案将美元的影响力扩展到加密货币、Web3 和新兴市场,实现低成本、近乎即时的结算。

随着稳定币越来越多地用作绕过传统银行网络的机制,忽略这一趋势,很有可能在数字基础设施中落后。

当前,我国国内政策对数字货币是央行主导、严格监管,上市公司暂时不能直接做稳定币业务,不过,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凭借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充足的离岸人民币供应以及与内地紧密的政策协同,旨在通过稳定币发展,提升香港在全球数字金融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

三、机构观点

专业分析指出,未来各国监管政策落地后,科技和金融巨头的布局值得期待,从主题视角看,活跃度具备持续性。我国国内政策对数字货币是央行主导、严格监管,上市公司暂时不能直接做稳定币业务,但这波趋势下,金融科技公司、跨境支付类公司及金融IT及区块链技术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开源证券指出,稳定币的应用场景从加密货币交易向更广泛的支付领域扩展,市场规模及交易活跃度迅速提升。美国稳定币法案的签署标志着美国首次正式确立数字稳定币的监管框架,稳定币迈向合规化发展阶段。此外,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牌照成为入局关键,继续看好稳定币及RWA市场投资机遇。

7 月 17 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亚太稳定币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场持久战》,深入剖析了在多极货币体系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径、加密货币市场的机遇与监管框架,以及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的潜在角色。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需依托基础设施完善与结构性改革双轮驱动,而加密货币及稳定币的规范化发展,将成为全球金融格局演变的重要变量。

对比2020年时仅两百亿美元的市场体量,今年6月,稳定币市场规模达2500亿美元,稳定币已是庞然大物,监管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政策从“打压”到“拥抱”。2025年夏天,稳定币的舆论热度居高不下,央行、监管机构、科技公司全都下场围观,未来会怎样,现在没人能给出答案,稳定币的故事还只是刚刚开头。

四、相关产品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跟踪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涵盖软件开发、互联网金融及数字货币产业链,兼具金融属性与科技属性,指数重仓股包括同花顺、东方财富、润和软件、恒生电子等行业龙头股,又不乏东信和平、赢时胜、拉卡拉、京北方、四方精创等稳定币热门个股,指数稳定币含量达23.43%,位居全市场第一。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21日,产品持续获资金布局,近20日有18个交易日获资金净申购,累计“吸金”2.7亿元,产品规模达10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近日呈现越跌越买的节奏。

在当前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加速确立、行业规模即将迎来爆发期的背景下,金融科技板块的配置价值已逐步显现。从行业逻辑看,稳定币作为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其合规化进程将推动金融科技行业从“技术概念”走向“实体应用”,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助力投资者把握稳定币合规浪潮下的投资机遇。

风险提示:1.本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联接基金主要通过投资目标ETF间接跟踪标的指数,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本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其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3.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7.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8.本资料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