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给上大学的娃:这4个兼职“陷阱”看似赚钱快,实则藏着大风险

· 头条

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孩子,总对“自己赚钱”充满期待。生活费想多一点自由支配,想买心仪的球鞋或护肤品,或是单纯想体验独立的滋味,兼职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但校园周边和社交群里的兼职信息鱼龙混杂,有些看似轻松高薪的工作,背后可能藏着让学生栽跟头的坑。作为家长,提前给孩子提个醒,能帮他们避开不少弯路。

刷单刷评:“轻松赚钱”的背后是法律红线

“手机点点,每天躺赚200元”“新手入门就返现,无需任何技能”——这样的消息在大学生兼职群里总有人转发。不少学生觉得,不过是动动手指给商品写几句好评,既能赚钱又不耽误上课,何乐而不为?

但真相远没那么简单。刷单本质是通过虚假交易制造“热销假象”,属于不正当竞争,严重时可能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更常见的套路是“先甜后苦”:第一单让你赚10元,第二单返20元,等你放下戒心,对方会说“要刷满3单才能提现”,引导你垫付几百甚至上千元。当你意识到不对劲时,联系人早已拉黑你,聊天记录里的“承诺”成了泡影。

去年就有新闻报道,某高校学生为赚零花钱参与刷单,被诱导绑定银行卡,结果不仅被骗走5000元生活费,还因“协助虚假交易”被平台封号,影响了自己的信用记录。告诉孩子:真正的兼职不会让你“不劳而获”,那些喊着“轻松暴富”的,多半是陷阱。

校园贷推广:看似“体面”的工作,实则在踩道德雷区

“校园代理招募,推广贷款APP,每单提成50元,时间自由”——这样的招聘信息常披着“金融实习”的外衣,瞄准想赚钱又怕耽误学习的学生。有些孩子觉得“只是发传单、推荐APP,出问题也和自己无关”,却没意识到这是在为“高利贷”推波助澜。

校园贷的危害早已不是新闻:年利率远超法律红线,逾期后利滚利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多少学生从借几千开始,最后被逼着还几十万,甚至连累家人。而那些推广者,看似拿了提成,实则成了伤害同学的“帮凶”。更糟的是,这类公司往往不签正规合同,一旦平台爆雷,学生不仅拿不到尾款,还可能因留存了个人信息被追债。有学生就曾因帮同学注册贷款APP,对方逾期后,催收电话直接打到了自己手机上,甚至被威胁“不还钱就找学校”。

告诉孩子:赚钱要有底线,那些会给他人带来痛苦的钱,赚得再容易也不能碰。

模特主播签约:“高薪光环”下的金钱圈套

“平面模特时薪500元”“签约主播保底月入过万”——这样的招聘对爱美的大学生尤其有吸引力。但这类兼职十有八九藏着“先交钱后干活”的套路:面试时说“要拍模卡,交3000元制作费”,签约时称“需培训提升,付5000元学费”,承诺“工作后全额返还”,可钱一旦交出去,要么被安排拍几次毫无意义的照片就没了下文,要么直接被拉黑。

更让人警惕的是,有些机构会利用学生的虚荣心设套。曾有女生被“星探”看中,说“外形条件好,稍加包装就能出道”,签了长达5年的合约,后来发现合约里藏着“违约金10万元”的条款,想解约都难。还有人被诱导拍摄尺度暧昧的照片,对方以此为要挟,不断索要钱财。

告诉孩子:正规兼职从不会让求职者先掏钱,遇到“高薪+低要求”的工作,多问问学长学姐,或者直接查公司资质,别被“明星梦”冲昏头脑。

代考代写:用“小聪明”换钱,最终透支前途

“学霸代笔,论文包过”“替考四六级,一次赚2000元”——成绩好的学生有时会被这类需求吸引,觉得“自己会做,帮别人个忙还能赚钱”。但这背后的风险,远比赚的钱要重得多。

大学里对“学术不端”的处罚向来严厉:代写作业被发现,轻则取消成绩、记过处分,重则影响毕业;代考四六级、考研等国家级考试,更是触犯法律,可能被判刑留案底。有学生替考时被监考老师当场识破,不仅自己被开除,还连累被替考者一同受罚,多年的寒窗苦读毁于一旦。退一步说,长期帮别人写作业、考试,自己的学习节奏也会被打乱,看似赚了快钱,实则荒废了本该专注提升的时光。

告诉孩子:大学最该赚的是“能力资本”,而不是用诚信和前途做赌注的“快钱”。

其实大学里有很多值得尝试的兼职:家教能锻炼沟通能力,校内图书馆助理能兼顾学习,正规企业的实习能积累职场经验……这些工作或许报酬不算高,但能让人在安全的前提下成长。

作为家长,不必反对孩子兼职,只需提醒他们:赚钱的前提是保护好自己,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那些需要你“走捷径”“耍小聪明”“突破原则”的钱,本质上都是在消耗未来的可能性。四年大学时光宝贵,别让一次错误的选择,留下长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