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苹果能在印度再造一个“中国”吗?

· 头条

特朗普,一直有个夙愿:就是把苹果带回美国。

2018年和2025年,两次当选总统的他,左手给中国加关税,右手敲打苹果CEO库克,意思就是别老惦记着中国了,现在立刻给我在美国建厂!给我把iPhone整回美国生产!

苹果呢?

别说库克了,当年乔布斯都表过态:别指望了,不可能的!

为什么?

苹果离不开中国。

库克曾说过,苹果95%的产品,都在中国大陆生产。

截至2023财年,苹果供应链,也就是“果链”上一共有187家企业,其中52家来自中国大陆,是果链最大的来源地。而且这187家企业里有157家都在中国大陆建了工厂。

所以库克三天两头跑就往我们这跑,又是游西湖,又是爬景山,一副中国人民老朋友的样子。

不过,可别被浓眉大眼的库克给忽悠了。人家心里可是门清:

特朗普一天不消停,苹果谁来造,就一直会有变数。

所以2022年,屡屡被特朗普折磨的库克,决定启动“备胎计划”:去印度!

而且人家效率还挺高:过去,将近99%的iPhone都Made in China,不到3年,印度已经分走了五分之一的iPhone产能。

苹果的终极目标,是将一半的iPhone产能都迁出中国。

一场“备胎转正”的阳谋,正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

很多人说苹果这不是渣男吗?

行为上来看,确实符合。

当然,站在他们的角度看,这公然移情别恋似乎也能理解:

就算这是一家几十年来地球上最伟大的消费电子公司,但在更宏大的叙事面前依然渺小,照样和千百个大小生意人一样,得考虑利润和安全。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很人也会觉得奇怪:不是说苹果离不开中国吗?渣男背着我们有别人了我们不该做点什么吗?

可仔细看看,好像人家也没这么离不开我们。

中国大陆的果链企业是多,但实际上从未进入苹果的核心利益圈。

以iPhone 15 Pro Max为例,这款手机的生产成本大约为558美元。而几十家中国大陆供应商实际创造的价值只占手机成本的2.5%,也就是:14美元左右。

手机中最值钱的东西,还是来自美国本土,其次是韩国和日本。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和苹果“分蛋糕”的方式有关。

生产一部苹果手机,大致会涉及两个环节:零件和组装。

首先是零件,小到螺丝排线,大到屏幕电池。不同零件的价值天差地别,价值最高的,肯定是芯片。

光是iPhone 15ProMax里的那颗A17 Pro,就值130美金,大概占了成本的1/5。最贵的,苹果必须攥在自己手里。

价值第二高的,一个是屏幕、一个是存储,也就是内存,这是韩国人的;第三高的摄像头组件,是日本公司的。

那给中国公司的还剩什么?

边框、后盖、充电接口、各种连接线等等。

而组装环节,也就是把零件组装成最终的手机,这些基本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果链企业包揽。

所以这么看下来,中国公司,出的力一点不少,拿的利润一毛不多,而且还容易被取代。

苹果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这还真不能全怪库克。

实际上,库克不是没想过给我们提提咖位:2022年,苹果考虑将40%的存储器订单分给中国的长江存储,以免韩国供应商一家独大。

结果,消息一出,美国上下炸开了锅,其中有家智库还写了份报告,标题是:《半导体卖国:苹果和长江存储的合作将如何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总之这架势,就差一顶“美奸”的帽子给扣上了。斯斯文文的库克估计吓够呛,不得不划清界限。

毕竟人在加州坐,不得不低头。

而且话说回来,哪怕就是只让你边框后盖加组装,苹果也称得上是一个优质甲方:

光是iPhone一年差不多能卖出2亿多台,已经是国内一些上市公司营收的大头;

另外它对供应商的要求虽然是出了名的严苛,但也能如约付款不故意押账,而且还经常一起解决问题:

例如2012年,苹果想把手机外壳改成金属材质,没有现成方案,人干脆把自家工程师外派去和供应商一起研究;甚至造机身要用到的数控机床,苹果直接自掏腰包,把市面上的高端数控机床一扫而空,全部送给了供应商。

作为甲方这都超纲了,媲美义父!

客观来讲,这位“义父”,拉扯起来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今天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无论品牌还是制造能力这么发达,苹果哪怕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当然,在苹果看来,干儿子就得做到自己的本分,我说要指东,枪口就不能打西。库克只要一通电话,大洋对岸的工程师和产线工人就得通宵爆肝。

所以,苹果虽然明面上没有工厂,实际却控制着一个隐形的制造王国。在这个王国中,苹果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当库克决定要“养个备胎”,让果链企业搬家的时候,似乎很难有人能阻止。

谁笑得最开心?

面对这即将到来的泼天富贵,跃跃欲试的印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