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策略:BHR(买入、持有、再平衡)
1. 买入宽基指数ETF
- 选择标准:优先投资覆盖范围广、行业分散的宽基指数(如沪深300、标普500、中证500等),避免个股风险。这类指数长期跟随经济成长,复利效应显著。
- 案例:巴菲特在遗嘱中明确将90%的遗产投入标普500指数ETF(VOO),因其费用极低(年费率仅0.03%)且能反映美国经济整体趋势。
2. 长期持有
- 时间跨度:至少跨越一个牛熊周期(3-5年或更长),避免频繁交易。长期持有可降低市场波动影响,利用复利效应提升收益。
- 逻辑:巴菲特认为,市场长期趋势向上,短期波动无法预测,且交易成本(如手续费、印花税)会侵蚀收益。
3. 定期再平衡
- 操作方法:每年或每季度调整组合权重,恢复初始配置比例。例如,若某类资产因上涨占比过高,可卖出部分并补入表现较弱的资产,维持风险平衡。
- 目的:避免单一资产过度集中,同时强制纪律性投资,对抗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
---
二、ETF的五大核心优势
1. 低成本
- 管理费仅为传统基金的1/3(国内约0.5%,美国标普500 ETF低至0.03%),长期复利下成本差异显著影响收益。
2. 风险分散
- 一篮子股票或资产组合降低个股暴雷风险,如退市潮下ETF仍能稳健运行。
3. 交易灵活
- 支持T+0或T+1交易,门槛低(百元起投),流动性高。
4. 透明度高
- 成分股实时公开,避免“黑箱操作”。
5. 适应长期投资
- 数据显示,持有3年以上宽基ETF的投资者盈利概率超75%。
---
三、巴菲特的实践与建议
1. 主动基金的“世纪赌约”
- 巴菲特曾以标普500指数ETF(VOO)对战5只对冲基金组合,10年后获胜。其核心逻辑是:主动基金高费用长期侵蚀收益,而低成本指数基金可跑赢多数主动管理产品。
2. 普通投资者的终极选择
- 巴菲特多次强调:“99%的投资者应永远只买指数基金”。尤其在注册制下个股风险加剧时,ETF成为规避退市、财务造假等风险的“保护伞”。
3. 遗嘱中的投资哲学
- 巴菲特遗嘱明确将90%资产投入标普500指数ETF,表明其对被动投资的坚定信心。
---
四、实操步骤与策略
1. 配置组合
- 核心+卫星策略:80%-90%配置宽基ETF(如沪深300),10%-20%配置行业或主题ETF(如科技、新能源)以增强收益。
2. 定投与再平衡
- 定期定额买入,降低择时风险;每年调整一次组合权重,维持初始比例。
3. 长期视角
- 避免因短期波动频繁操作,参考巴菲特“买后忘记”的理念,专注长期持有。
---
五、注意事项
- 避免杠杆与复杂产品:巴菲特明确反对普通投资者使用杠杆ETF或反向ETF,因其风险极高。
- 选择高流动性ETF:优先选择规模大、成交活跃的品种(如沪深300ETF、标普500ETF),避免流动性不足导致折价。
---
总结
巴菲特的ETF投资法本质是“被动投资的胜利”,通过低成本、分散化、长期持有对抗市场不确定性。其核心逻辑是:承认市场无法被预测,但可通过纪律性策略实现与市场同步增长。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是规避风险、实现财富稳健增值的最佳路径之一。